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七十九期)
2018年7月10日,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第79期研究生学术论坛在田家炳521学术会议厅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有孙绵涛教授、孙河川教授、邓旭教授、祁型雨教授、袁晖光教授、吴云勇教授、王刚副教授、马敬华博士、丁学森博士、冯宏岩博士、李莎博士、王艳老师、金丹老师、张翠华老师、贺磊老师以及研究所全体博士、硕士研究生。本期论坛由田昊雨和马天钰共同主持,由本研究所2016级博士研究生李莎以及2016级硕士研究生周璇分别作题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报告》和《<资本主义与自由>读书报告》的学术报告。
李莎博士针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主要从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个人的心得体会三个方面展开汇报。首先,李莎博士就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背景为与会师生做了详细介绍。其次,李莎博士介绍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并对其中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详细讲解。最后,李莎博士从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层面出发谈出了个人的心得体会。
祁型雨教授针对李莎博士的报告谈出两点认识:首先,祁型雨教授对李莎博士的报告表示肯定,并提到这本书是孙绵涛教授当初教授他《教育管理学》中教育管理活动的内容时推荐的书。其次,祁型雨教授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异化”,一是,认为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这种“异化”的观点带有方法论的意义,孙绵涛教授在解释教育管理活动的时指出,要把主体与客体,事实与价值,认知与价值理性做到很好的结合,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二是,马克思在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他基本上不用“异化”的概念,因为马克思怕人们在研究“异化”的时候,走入歧途,只是从一般的方法论去理解它,其实马克思在用“异化”时他带着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从劳动产品的异化到劳动的异化到人的异化,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全面的去看待马克思关于异化的观点。
孙绵涛教授针对李莎博士的报告谈出三点感受:首先,孙绵涛教授对李莎博士表示感谢,用这么短的时间带领大家温习了这本书。并且指出这本书的重要性,《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起源,也是学习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其次,孙绵涛教授指出“异化”是这本书中比较核心的观点,因为它涉及人的问题、劳动问题,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孙绵涛教授还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对“异化”的理解,他将“异化”分为三类,分别是精神的异化,政治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并分析了劳动异化是这三类异化的基础。马克思在以后的著作中,如《神圣家族》中没有提到 “异化”这一概念,但是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异化”的观念上升为对立统一的方法论。最后,孙绵涛教授表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使他收获最大的部分就是人本质的相对自由,指出马克思异化劳动的观念为研究人本质相对自由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向大家讲述了人的本质是相对自由的而非绝对自由。
周璇同学针对《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从作者简介、主要内容和本书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三个方面展开汇报。首先,周璇同学详细介绍了《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其次,周璇同学针对《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主要内容与弗里德曼的教育思想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最后,周璇同学通过对《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精读,从政府、学校、家长三个层面指出了弗里德曼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袁晖光教授为我们更加详细的介绍了《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作者弗里德曼,并从弗里德曼引申到凯恩斯学派,为与会师生讲解了凯恩斯学派的发展及演变。
吴云勇教授针对周璇同学的报告谈出两点认识:首先,吴云勇教授指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从最开始强调的是自由放任,然后强调政府管制,再回到自由放任,基本上是在自由放任和管制之间来回不断地切换。其次,吴云勇教授将弗里德曼的三个贡献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孙绵涛教授针对周璇同学的报告谈出三点认识:第一,首先孙绵涛教授对于弗里德曼提出的“自由是选择的”表示不认同。其次孙绵涛教授认为人之所以能选择,是因为人有能动性。选择表面看起来是自由的,但深入分析,选择是不自由的。最后,孙绵涛教授指出弗里德曼很多理论难以实施,其原因是它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二,孙绵涛教授认为弗里德曼对于“教育放开市场的基础是什么?”“市场对于商品交换,交换的是什么?是教育本身吗?”这两个基本问题没有讲清楚,说明弗里德曼的理论不周全,导致在实际当中行不通。第三,孙绵涛教授强调市场和政府永远是对立统一的状况,学术的控制与自由永远是对立统一的状况,领导和被领导永远是对立统一的状况,这是永恒的道理。
在交流讨论环节,研究生们也积极参与讨论,在表达向汇报人学习的同时,也基于自身的感受提出了相关建议。在研究所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参与下,学术论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