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4年09月09日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的出版,对全党全国尤其是教育系统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切实增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努力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以来,世界战略格局大变动、人类发展方式大转型、当代中国社会大变革、各种思想文化大激荡。习近平同志《论教育》集中而深刻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规划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路径和行动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教育改革发展“过河”的任务,也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旗帜引领方向,使命汇聚力量。教育系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建成教育强国的强烈期盼和殷殷嘱托,不断破题、解题,以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姿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强国建设宏伟蓝图转化为高质量的生动实践。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保证,让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把党支部建在科技前沿一线、建在国家重大需求一线、建在青年人才成长一线,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围绕党员专家、重大项目、先进典型等设立党支部100余个,使党员师生真正做到用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从各地相继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到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从补齐民办学校党建短板,到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教育系统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如今,全国21万个高校各级党组织日益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588万名党员争做干事创业的先进模范,教育战线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广大师生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展现出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牢牢把握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近日,南开大学师生走进重庆南开中学,用京剧艺术演绎校史故事,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
从全面加强教材建设管理,到全覆盖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到拓展“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教育系统牢牢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不断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形成推进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和育人生态。
加强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实践,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教育系统深刻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发展的育人生态进一步巩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牢牢抓住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根本使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从最初的36所扩大到39所,“强基计划”已落地4年;“101计划”从最初试点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推广至数学、物理学等8个基础学科领域……教育系统把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断完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和工作布局,一系列举措升级迭代、扎实推进,一批有潜质的“好苗子”冒出来,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和底气不断增强。
神舟飞天、北斗组网、羲和逐日、高铁飞驰……一系列大国工程背后,凝聚了数百所高校科研人员的心血。高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教育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长三角到京津冀,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中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紧锣密鼓召开,部省战略合作走深走实,丰硕成果不断涌现……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提升到新的高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牢牢把握加快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个根本基础,让“强师”成为强国建设的厚重根基。
今年春天,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步履不停。他奔走在新疆、甘肃等地,宣扬教育家精神。举办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活动、以各种形式宣传优秀教师感人事迹、深入开展教育家精神研究阐释……教育系统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精神坐标、行动指南和自觉追求。
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制度从“免费”走向“公费”,“优师计划”“强师计划”“国优计划”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的“供给侧”不断加强;“国培计划”持续实施,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和教师培训提质增效;“银龄教师”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助力教育均衡发展……将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前置性工作,教育部根据教师队伍的现实问题高位研判,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专项计划,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系统集成的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有力塑造了支撑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大国良师”。
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政策,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大力减轻教师负担,为中小学、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建立健全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和选树宣传体系……一系列尊师强师惠师政策出台,教师的政治、社会、职业地位不断提高。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一场前所未有的整体性、全局性综合改革在教育领域全面拉开。
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以来,20余份教育评价改革配套文件先后出台,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牵引育人方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保障机制改革等综合改革,不断打好推进落实的“组合拳”。
一场在线互动课堂,架起了宁夏泾源县泾河源镇中心小学与20公里外乡村小学沟通的桥梁。屏幕两端,学生们兴奋地交流非遗剪纸技术……从一块黑板、一方讲台,到不断丰富的数字教育应用场景,数字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学习资源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入、教育治理转型进一步升级,教育数字化成为引领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窗口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